近日,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发展合作成果”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以《数字技术助力环喜地区生态经济民生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为题作主旨发言。

江小涓提出,其一,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西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中国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三位一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五大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在发展实践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国内全部电力装机量的47.3%,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32%,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和保有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治理进程,提出了“30”“60”目标并制定了落实目标的具体举措,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推动了气候治理的切实行动。

江小涓表示,西藏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西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同时,西藏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努力做到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位一体。

近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藏的努力不仅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其二,江小涓认为,数字技术既能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藏高原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常年气温低,空气干燥、洁净,二氧化硫含量低,是数据中心发展环境友好型区域,适合成为中国西部和环喜地区的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耗电量大,西藏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丰富,为数据中心提供了能源优势,特别是西藏境内水能资源潜力居全国前列,能够为数据产业和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充沛的清洁能源。

西藏进一步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也需要数字技术的大力支撑,例如完善的观察监测网络是西藏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作。西藏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地理环境复杂,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十分必要。因此数字技术应用既是发展举措,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应该在国家层面受到高度重视。

西藏民生问题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得到了持续大力度的支持。从长期看,利用数字技术改善民生和提高西藏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有巨大潜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后提供了海量优质课程资源,西藏根据本地教育发展特点适当转化后能助力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的提升。远程实质性医疗服务近几年发展很快,北京、上海等地高水平医院通过5G网络可以诊治甚至手术的病种不断增加,线上医疗培训更是丰富多彩。数字技术还能极大丰富农牧民的文化生活。

从经济发展看,特色数字消费产业、数字旅游和文化产业、数字绿色产品产业、数字国际会展产业、数字区域合作等都有广阔发展空间。在这方面,西藏最为短缺的是投资能力和各类人力资本,今后可以请求中央支持西藏发展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可以请求各对口支援省市向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倾斜。

其三,江小涓强调,西藏为地区和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也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努力推进环喜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合作。

解决地区问题需要地区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多层面合作。多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人类生存、安全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正是当下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主要、最紧迫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气候变化导致冰雪加速消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这个问题对气候敏感的环喜地区尤为重要。

环喜地区国家人口多,市场大,历史文化相近,能源资源富集,经济互补性强,拓展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合作,能够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区域生态和环境技术合作、区域经济发展、民众交往、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将中国的做法和经验与环喜各方共享,西藏乃至整个中国也能够吸收借鉴环喜各方的有益经验,共同促进环喜地区的发展与进步。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

来源:人民邮电报